上海高校全員參與共繪育人“同心圓”

內容摘要: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一門叫作“中外時文選讀”的課程受到學生熱追。課程的效果不僅提高瞭學生的外語能力,更體現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上。

關鍵詞:同心圓;上海高校;課程;思政;育人

作者簡介: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一門叫作“中外時文選讀”的課程受到學生熱追。這門外語精讀課由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聯袂備課、上課。在這個課堂上,外語不僅是交際工具,更是認知工具;課程的效果不僅提高瞭學生的外語能力,更體現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上。

在上海,“中外時文選讀”這樣的課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課程思政”。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全員參與共繪育人“同心圓”,成為全國學習的“上海經驗”。

構建三位一體育人“同心圓”

上海的“課程思政”改革理念,強調360度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課程地位,又充分發揮其他所有課程育人價值,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綜合素養課程為骨幹、專業課程為支撐的三位一體育人“同心圓”。

在具體推進上,實現3個全覆蓋,即:所有高校全覆蓋開設“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所有高校全覆蓋開展綜合素養課程改革,每所學校至少選取1門以上課程開展試點;所有高校全覆蓋開展專業課程育人改革,每所學校至少選取兩門以上專業課程開展試點。依據大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需求和特點,實行分層、分級、分類教學模式,形成瞭以思政課必修課為核心、數十門“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為骨幹、三百餘門綜合素養課為支撐、一千餘門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育人同心圓,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圈層效應。這樣的思政課程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所有課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充滿每一間教室,真正產生瞭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2017年6月22日,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全國高校“課程思政”現場推進會。教育部認為,上海“課程思政”為構建以思政課為核心,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提供瞭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黨政“一把手”站上思政講臺

上海海事大學開設的“走向深藍”“大國航路”兩門“中國系列”課程,首講人分別是黨委書記金永興和校長黃有方。2017年,黨政“一把手”上講臺授課,已成為上海高校的新常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與教師們集體備課,並走上講臺,為學生上大課、講大勢、傳大道,極大提升瞭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瞭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它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瞭新氣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們參與打造的主要是“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程。每一門“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都立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本校的專業學科優勢,比如,復旦大學推出“治國理政”,上海交通大學推出“讀懂中國”,華東理工大學推出“綠色中國”,東華大學推出“錦繡中國”,上海大學推出“大國方略”,華東政法大學推出“法治中國”……目前,各高校60多門“中國系列”品牌課程同頻共振,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程立足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回應大學生現實關懷,在教師、教材、教法三個關鍵要素上大膽創新,課程受到學生歡迎。例如,在師資方面探索形成瞭跨越專業、學科交叉的“特聘教授”制度,教學團隊成員包括上海市黨政負責人、教育部門負責人、高校書記校長以及校內外教學名師,借助“名人效應”大大提升瞭“課程思政”的知名度和號召力,樹立起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的良好口碑,產生良性循環。

促進教師既教書又育人

一段時間以來,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主要停留在柔性倡導和要求上,缺乏規范性指導和可抓可查的制度安排。對此,上海著力在制度、評價建設上下功夫,使其作為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支撐,固化為現代大學制度內的組成部分。

以高校教師教學激勵計劃抓手,落實育人價值導向。自2014年起,上海每年投入近5億元專項經費,實施市屬高校教師教學激勵計劃,激勵全體教授為本科生主講專業基礎課程。在實施教學激勵計劃過程中,上海針對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課教師的育德實效開展績效評價,據此作為是否繼續給予支持及支持額度的重要依據,為促進教書與育人相統一,提供瞭重要抓手。

以提升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課程思政,要求所有任課教師不僅要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全員育人的共識,也要在專業發展上具備有效育人的能力。對此,上海構建瞭市、校兩級有機聯動的培訓體系,市級層面負責研制培訓方案、開發培訓教材,對專業課骨幹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各校參照市級培訓方案,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分類開展針對性校本研修與培訓,為課程思政全面推廣提供核心支撐。

著力建設符合思政課建設發展規律的運行機制、考評機制。上海“課程思政”改革形成瞭一套較為成熟的做法:明確市、校、院三級主體責任,明確高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構建三級聯動機制;逐步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完善課程設置管理制度,強化課程大綱與教案的審查、認真履行聽課制度。

(光明日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endolkif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